我國桌球好手林昀儒震撼了中國的桌壇,故趁此機會簡要敘述桌球的肌力與體能訓練需求。
桌球的賽制改變,比賽時間大幅降低,單一分數的來回絕大部分在10球左右結束,時間不過幾秒。單局能量系統使用為耐乳酸,肌力為連續爆發力,體核心有大量的抗旋轉使用。
桌球沒有固定賽季,公開賽為多日賽,一年有好幾個公開賽,要保護選手,除了技術訓練,要避免低強度長時間的有氧訓練,能量系統訓練以乳酸~ATP為主,只有在多日賽後給予有氧訓練作為恢復手段。
肌力訓練宜以SSB或Belt Squat操作深蹲,理由在於桌球選手的肘肩腕關節因為技術訓練已累積大量疲勞,如果使用傳統直槓,會額外造成肩肘腕的壓力。因為桌球選手技術訓練已大量使用下肢,單一次訓練量、訓練強度必須要保守。最大肌力的發展是必須的,因為必須以最大肌力作為爆發力的基礎。
增強式訓練的使用要保守,雖然直覺桌球選手的移動方式用增強訓練會有幫助,但是因為技術訓練會累積大量疲勞,貿然使用增強訓練反而會提高選手受傷的風險。而多方向的下肢蹲對桌球選手比賽場上的移動是非常有幫助的。上肢的肌力訓練要以拉為主,因為桌球的揮拍動作有很多的離心。
核心就以抗旋轉為主,為保護肘肩,必須要確認選手肩夾骨穩定性、前鉅肌的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