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力與體能訓練之初, 對於訓練的動機設定
每個人一開始接觸肌力與體能訓練,都會有自己的動機(motivation),因此在訓練之前,我希望大家對動機有基礎的理解。
動機的種類
動機有內在動機(intrinsic motivation)與外在動機(extrinsic motivation)之分,內在動機就是基於個人的主動,對於某項事務是純粹的喜歡,相較於外在動機,沒有獎勵(如獎金、讚揚等)也能有高度熱誠的投入。
動機還有更多的分類,成功的運動員通常具有”精熟取向動機”(Mastery-Oriented
Motivation),動機具有此性格的運動員通常會表現出對成功的定義是"可控制"的因素 ,比如今年在美職的投手—陳偉殷—很常提到控制好自己可以控制的,我相信他明年的表現會更;努力熟練掌握挑戰的任務,成功是因為努力和辛勤的準備而來,面對失敗,認為失敗不是威脅,失敗是可以克服改進的。(註)
很多人起始的動機也許很單純,而在肌力與體能訓練是需要長期投入並融入生活裡的前提之下,將動機慢慢修正成”精熟取向動機”是非常必要的。這是因為,肌力與體能訓練並沒有一個萬用公式可以套用到每個人身上,以硬舉來說,單純將重量從地板拉起來的動作,從初學到熟練,從小重量到大重量,過程是需要不斷的修正,修正便是”精熟取向動機”的表現。
以我來說,初學硬舉並不容易,加上本來就有下背受傷的問題,要完成一個標準的傳統硬舉並不容易,即使那是一個只有我體重一半不到的重量,如今我可以在下背有坐骨神經壓迫的狀況下,以傳統硬舉不算掙扎的拉起1.5倍體重的重量(165公斤)而不會覺得不舒服,這個過程就是不斷的修正、注意每個可控制的細節而獲得的結果。雖然今年硬舉設定的目標是2倍體重沒辦法達成了,不過這也沒什麼,就是再調整就好了。
精熟取向的動機設定,並不是只能運用在肌力與體能訓練裡,既然我們說是訓練,那麼訓練過後取得的能力當然也能運用到生活每個面向。
(註)參考"教練的競技運動心理學-易利圖書有限公司出版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