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

為什麼訓練要設定運動和休息的時間比例 ? 賀爾蒙適應篇


賀爾蒙適應最能反應運動與休息之間的「劑量反應關係」。訓練無非是要讓身體更強壯,而賀爾蒙適應正是訓練的目的,更進一步的說我們要的是「合成型賀爾蒙」的反應。

合成型賀爾蒙最經典的代表就是睪固酮,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出版的教科書提到,要提高青少年血清睪固酮濃度需要:
大肌肉群的動作:如深蹲、硬舉、爆發上膊
高強度:85%~95%最大重量
多組數
短組間休息:30秒~1分鐘(有爭議,待後論述)
長時間投入阻力訓練:2年以上。

關於短組間休息,在重量訓練方面,目前的研究報告均傾向完全恢復,至少3~5分鐘。但對於資深的訓練家來說,更好的方式是「自覺強度量表」RPE-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s),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不同,相同強度的重量和訓練量,有人可以2分鐘就恢復,有的人可能要5~8分鐘。

而恢復的能力涉及到很多因素,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年紀、生活型態、開始投入重量訓練的訓練年紀。「自覺強度量表」必須要累績一段時間的訓練經驗,一般新手常常有過度放大強度的問題,因此新手建議每次重量訓練的組間休息至少要在3~8分鐘,再觀察自己的恢復時間是否縮短或延長。

採用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,賀爾蒙會發生什麼反應?

首先必須要說明,高強度的阻力或能量系統訓練是不可能組間不休息的,這在能量系統篇和神經肌肉篇均有說明過。因此,只有低強度才不需要組間休息,而通常這類型的運動會引起「分解型的賀爾蒙」反應,最具代表的就是腎上腺素-戰鬥或逃跑。

腎上腺素只要在50%最大攝氧量的強度就會開始增加一直到最大強度,但是只要休息兩分鐘就可以恢復到安靜值。所以低強度長時間不休息的運動(甚至長時間的無論是靜態或動態的勞動),血液中的腎上腺素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濃度,其中腎上腺皮質固醇-可體松,又在II型肌纖維中有比較高的分解反應,因此這樣的運動模式只會降低運動能力。美國諸多資深的教練會戲謔的說「想要毀掉一個優秀的運動選手,叫他去慢跑就對了」。



簡單結論一下,經過三篇分別為能量系統、神經肌肉系統、賀爾蒙適應的說明為什麼訓練要設定運動與休息的比例,目的只有一個:訓練要能製造強壯的身體,只有反覆暴露在高強度的訓練區間身體才會朝著強壯的方向適應。而且這個原則不只適用在運動員身上,一般人也是,隨著年齡增加,身體不像青少年時期一直處在成長的反應之內,過了生理高峰期隨著而來就是退化,但是這退化的現象並不恐怖,它是可以逆轉的,扎實的高強度訓練,50歲的中壯年可以比20歲的青年還要強壯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