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肌纖維可以大略分為I型肌纖維和II型肌纖維,又各稱為慢縮肌纖維和快縮肌纖維。一個運動神經元支配數條至數百條的肌纖維,通常大肌群以快縮肌纖維為主,舉例如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群和臀部肌群。
運動神經元徵召肌肉有所謂的小至大原則
簡單說,神經徵召肌肉的順序是由小到大,動作的啟動是由I型肌纖維纖開始收縮,如果強度讓I型肌纖維無法負荷,II型肌纖維才會啟動,所以人體不會動不動徵召大肌群發揮很大的肌力,這是人體自我的省能機制。
如果需要徵召大肌群並發揮很大的力量,就必須要給予超過徵召II型肌纖維閾值的強度,在未受過肌力訓練的族群,自身體重就有徵召二型肌纖維閾值的強度,可是II型肌纖維適應自身體重強度的速度非常快,所以體外的阻力訓練是必要的。
I型肌纖維與II型肌纖維的特性
前者能產生的力量不大,但是有抗疲勞的特質,II型肌纖維則剛好相反(但是II型肌纖維有亞型是具有抗疲勞與比較大力量的特性)。
運動能力的增進和運動神經元徵召II型肌纖維的能力相關
無論是阻力訓練或是體能訓練,都需要讓身體反覆暴露在高強度的訓練區間,運動神經元徵招II型肌纖維的能力才會提高,身體的肌力和爆發力也才會隨之增強,運動表現就會增加。
訓練的組間休息就是因應II型肌纖維的特性
讓疲勞的肌纖維得到恢復,就又能在一次進行高強度的訓練。如果沒有休息,II型肌纖維在疲勞的狀況下無法使用,I型肌纖維就會頂替上場,但是強度就會減低,運動表現自然會減弱,長期下來運動能力就會不增反減,並增加受傷的風險。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就是確實的擬定運動和休息的比例,訓練才會有效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